央廣網濟南11月20日消息(記者劉博倫)為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權益,山東省殘聯、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近日聯合制定印發《關于加強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殘疾人文化建設納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之中。

《意見》提出,鼓勵殘疾人參與文化藝術創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支持通過建設殘疾人“文創工坊”“美麗工坊”扶持一批殘疾人非遺工匠,助推殘疾人文創產業發展;鼓勵將殘疾人“文創工坊”等有機融入旅游產品和線路,探索建立殘疾人文化藝術產品銷售平臺。鼓勵各類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免費或優惠為殘疾人文化創業提供必要展示空間。

《意見》明確,山東將協調各級文化和旅游(新聞出版廣電)部門,推動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非遺展示館和文物建筑及遺址類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場地和內容,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開放,并提供無障礙服務。扶持有條件的市、縣(市、區)公共圖書館建立盲人閱覽室(區)。加強文化部門與省內各級盲校的合作,根據盲校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對各類新技術手段接受速度快的特點,重點把各類新型數字化閱讀方式引入校園。

據了解,為推動殘疾人文化產業發展,山東已建立殘疾人非遺傳承人和工匠人才數據庫,積極融入“山東手造”新業態,目前入庫人才91人。加強文化產業平臺建設,山東建成殘疾人省級就業創業(文化)示范基地48個、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8個,探索出平陰綠澤畫院“培訓+工作室+電商”等多種殘疾人就業創業模式,輻射帶動7000余名殘疾人在文創領域實現就業。

編輯:劉博倫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