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婁敬建議劉邦定都關中,因秦長安鄉之名,興建長安城。經過歷代帝王的建設,作為西漢首都的漢長安城逐漸形成了西、南、北三面城墻曲折,東面城墻平直,四面各三門的格局。因南北城墻與南斗、北斗星形狀相似,故稱“斗城”。
未央宮始建于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因在安門大街以西,又稱西宮。未央宮宮城的四面各辟有一座宮門,稱作“司馬門”或“公車司馬門”,不同方位的宮門日常功能也不盡相同。
未央宮復原想象圖(央廣網發 漢長安城未央宮供圖)
據文獻記載,未央宮里宮殿林立,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椒房殿、鉤弋殿等,還有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等文化性建筑物,以及織室、暴室、弄田等其他設施,更有六座小山和多處水池,與長樂宮之間又建有閣道相通。西漢以后,未央宮仍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未央宮考古復原現場(央廣網發 漢長安城未央宮供圖)
195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漢長安城工作隊開始了漢長安城考古工作。2014年,未央宮考古工作基本結束,所有文物及殘片已被收回。2017年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被評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大遺址保護與展示的基礎上,考古隊深入挖掘漢長安城遺址文化內涵,將專題展廳、景觀棧道,園林綠化、現代農業景觀串聯,突出展示了未央宮遺址風貌。
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遺址公園主要遺址包括前殿遺址、椒房殿遺址、少府遺址、中央官署遺址、滄池遺址、明渠遺址、城墻城壕遺址、城門遺址等。
前殿遺址位于未央宮中部略偏東處,是中國古代都城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高臺宮殿建筑遺址之一。椒房殿為皇后居住,殿前設有雙闕,以凸顯建筑規格之高。中央官署遺址內出土了大量帶有文字的骨簽,經研究推測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管理郡國工官,為研究西漢時期兵器生產、管理以及文字演變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城墻與其外面的城壕共同構成漢長安城的外圍防御體系。
未央宮在“尊重遺址,保護遺址,展示遺址”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宜游宜賞景區,園區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溫情服務,都讓游客在一覽大漢遺韻的同時,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時值初夏,漢宮景色秀麗,大片麥田與鳶尾,拍照打卡超出片,漢馬體驗、無動力樂園,輕松遛娃無壓力,一杯咖啡一張天幕,逃離喧囂好去處,在遺址中窺見西漢,在自然中品味未央。(西安市未央區委宣傳部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