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5月20日消息(見習記者陳鏘)近日,陜西省司法廳出臺《陜西省司法行政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充分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職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緊貼民營經濟發展目標,加大行政立法保障力度。協調指導相關部門開展《陜西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等立法項目的調研和起草,積極推進《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等25件法規規章的審查修改。

著眼利企護企安企,開展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對不符合“放管服”改革精神、與國家涉企優惠政策不銜接等不利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及時修改或廢止。加強對涉民營企業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審查,營造利企護企安企的法治化環境。

緊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開展民法典、反壟斷法和《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民營企業關注的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教育,增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意識。常態化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地評估,持續深化“減證便民”,研究推動更多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發揮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作用,持續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加強營商環境領域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大對涉及民營企業的勞資關系、投資融資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積極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聚焦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持續開展“法治體檢”。深化“萬所聯萬會”活動,建立商業協會律師法律顧問服務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百所進百企”和“法治體檢”活動,筑牢企業法治“防火墻”。

緊扣民營企業對外貿易,大力開展涉外法律服務。發揮陜西省“一帶一路”律師學院作用,加大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推動建立“一帶一路”投資貿易合作法律風險評估前置審查制度及安全防范跟蹤評估制度,為“走出去”民營企業和人員提供法律意見和風險提示。

圍繞商事糾紛“便捷快省”化解,切實發揮仲裁職能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增強仲裁意識,提高仲裁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快速結案率、調解和解率、自動履行率,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緊跟民營企業法律需求,有效發揮“三大平臺”聚合效應。支持引導在高新區、自貿區、工業園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指導12348熱線各市級平臺開通“專家門診”,在陜西法律服務網開設優化營商環境專欄,提供專家咨詢、智能答疑、線上申辦等服務。

堅持“最多跑一次”,加強涉企公證服務有效供給。落實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承諾,提高涉企公證服務質效。打造“公證云”電子數據保管平臺,幫助民營企業建立健全專利、商標等保護制度。積極培育服務金融證券、知識產權、涉外貿易等領域的專業化品牌公證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服務。

開通“綠色通道”,優化法律援助便民措施。貫徹落實《法律援助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開展法律援助進企業、進園區、進廠房活動,零距離為民營企業員工提供法律咨詢、法律風險建議等服務。開通民營企業員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實現“應援盡援”。

編輯:王祎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